14岁的少女小何(化名),单纯、秀气,因与父母赌气离家出走,远走他乡,结交不良,并且一步一步地陷入毒品世界中。为了金钱,经人教唆,她开始贩毒。终于,在她16岁那年,她因为贩毒赃并获,被判刑。
狱中的生活使小何绝望、彷徨,如迷途的羔羊。然而,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耐心的帮教矫治,让她幡然悔悟,逐渐找回了自我,用切实的行动洗刷罪过。如今,她已经开启了新的、充满希望的人生履程。
案卷:罪恶的记录
一位花季少女怎么会与毒品为伴?翻开小何的案卷,让人消释疑窦的同时,也令人叹息。
小何,1996年4月生,今年17岁,是西南某省小镇居民,农民子弟。2008年,小何初中尚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表姐在外打工。由于远离家人,缺少管教,加之读书又少,是非判断能力弱,小何与社会上不良人员为伍,开始吸毒并成瘾。2012年2月,小何与他人一起上海某旅馆,将所携带75克冰毒贩卖出售时被民警当场抓获。
庭审中,小何对指控的事实供认不讳。法院认为,小何结伙他人明知毒品而予以贩卖,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但在共同犯罪中,小何是从犯,且犯罪时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依法应予减轻处罚,判处小何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
进入改造场所,小何的心理状况极不稳定,更流露出轻生之念,因此,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郁玉娟法官与外聘的心理辅导员对小何进行了帮教矫治。
初晤:我们会帮你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郁玉娟坐在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一个10平米的小房间内,静等小何的到来。
打开门,一个幼小的身躯躲藏在监狱民警的身后走了进来。她低垂着头,深蓝色的狱服衬得皮肤格外白皙。见她站在原地,默不作声,法官主动让她进来坐下。小何怯生生地来到面前,隔着一张大桌子,满脸的忧伤。
“小何,我们随便聊聊,只要是你想说的,什么都可以。”法官微笑着并且温和地对她说。
小何略一抬头,瞥了法官一眼,悲切地说:“我感到压抑,活着没有意思。父母怨恨我,写回去的信没有回音,在这里一个谈得来的好朋友也要走了,我很孤独。要知道她是我除了亲姐外,第一个叫姐姐的人。”
原来,小何到监狱后,想了很多,亲朋好友的离去让她无所适从,她每天晚上不断想着心事睡不好觉,白天服刑情况也不好,常因违纪而被批评。
交谈中,小何抽泣了起来,她双手捂脸,声音有些哽噎与沙哑,指缝间流出的眼泪滴落在桌面。法官看得出小何悔恨过去,决定帮助她度过这个坎,让她重新做回正常人。会见结束时,法官和小何约定经常通信,保持联系。小何默默点头。
述说:放纵的青春
几天后,郁法官收到了小何的第一封信。展开信纸,字迹娟秀:“阿姨,不知道这样叫您是否介意,虽然几天前与您见面的时间很短暂,但印象深刻,我已经很久都没有体验到这种温暖的感觉了。那天哭完之后,我感觉好多了,以前一直憋着,心中的弦崩得很紧,真怕有天会崩断了,但现在释放了,就觉得舒服了很多。阿姨,您说您会帮我,我相信您。我现在感觉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故事了……”
看到这封信,法官也十分激动,立即回信告诉小何,可以喊她阿姨,同时也愿意倾听她的故事。
书信往来间,小何的“故事”也逐渐丰满起来。小何自幼在家乡读书,成绩优异,经常在班里名列前茅。但从初二开始,她的成绩有所下滑,甚至一度在班中垫底,因而她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初三寒假时,在外打工的表姐回乡过年。看着表姐一身时尚的装扮,小何为之心动,便不顾父母、姐姐的强烈反对,赌气地辍学跟随表姐来到了上海。
表姐染上了毒品,每次看到表姐吸食毒品后欲仙欲死的模样,小何都很好奇。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诱惑,与表姐一起“醉生梦死”了一回,那种飘飘然的滋味让她沉醉。有了第一次之后,小何迷恋上了毒品。
“毒品真是万恶的东西,当你迷恋它,却又得不到它时,真是什么事都做得出。”小何在信中写道,因为缺钱,上家断“货”了,于是表姐提议让她去替人送货,以赚取毒资,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没想到,刚出手就被民警当场抓获……小何为她放纵的青春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小何的书信如一块烙铁,字字烙进法官的心里,为此法官下决心要帮小何找回自己,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探讨:如何找回自己
第二次见小何是在未管所的学艺场里,她正低头学习缝制衬衣。小何抬头看见法官,露出一丝笑容。显然,之前的书信往来,使他们在心理上更亲近了些。
“阿姨,您知道吗?这两天我家里来信了。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家里的信,之前还以为他们不要我了呢。”从她的言语中,法官可以感受到她的喜悦。
这份家书是姐姐写给她的,姐姐告诉小何,她和父母都很想念小何,他们会在外面等小何回去,并让小何在狱中好好照顾自己。不过看完家书后,小何却担心了起来,离出狱还有好几年时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她怕到时自己出去后,因为与社会隔绝太久,什么都不会,会被社会排斥在外。
法官们趁机让小何重拾信心,夸小何衬衫缝得很出色,其实这些就是一技之长,将来出去后,完全可以用在谋生上。听到法官对她的鼓励,小何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在信中,法官就一直建议小何能够在狱中多学一点东西,让生活更充实一点,小何年纪还小,只要肯努力,将来的生活会很美好。
小何听从了法官的建议,先是学起了舞蹈,没想到学了之后就让她忘了烦恼,整个人开朗了很多。当台下的服刑人员为她鼓掌时,小何从心里感到高兴,渐渐自信了起来。但小何坦言,有时候,她仍然会胡思乱想,依然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学这些到底为了什么。
法官意识到,小何已经处于迷失的边缘,拉她一把可能变得开朗乐观,放任则可能重新回到以前自暴自弃的状态,于是问小何是否想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望着小何有些迷惘的双眼,法官温和地提醒她,是否想过现在的她与刚进未管所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何认真地想了起来,但是没有讲话。法官告诉她,现在她已经感受到了家人的关爱和思念,而且自己也已经开始思考将来,这就是一种进步。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小何应该好好努力,尽快洗刷罪过,早日回归社会。
听完这段话,小何顿时眼前一亮。接着,小何的目光移至车间的一角,静静地思索着什么,然后重新望向法官们,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阿姨,以前我是自己堕落,给自己下一个套,然后还不停往里钻,直到看不清自己。我现在有勇气面对过去的自己,也有信心去设想将来的自己。”
督促:决不放弃希望
双方的信件继续,有时小何会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写在信中,向这位法官阿姨寻求解决办法。
“阿姨,您教我把目标以及所要作出的努力都写在纸上,我这样做了,但是有时会懒惰,也会懈怠,这该怎么办?”“阿姨,我打算参加自学考,但翻了几本书后,发现真得很难,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如果去考了,但没过,应该很没面子吧?”
为了让小何坚定信念,郁法官还不时给小何寄去书籍。其中就有日本明星酒井法子写的《赎罪》 一书。之后,小何回信称,她已经看完了这本书,酒井法子为了维持和丈夫的爱而吸毒,最终毁掉了自己的星途和前程。之后,酒井法子幡然醒悟,用余生来赎罪,受到她母亲及歌迷的谅解。这本书对小何的启发很大,让她知道怎样检讨自己,怎样赎罪、悔罪,同时小何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踏入社会时,让别人能接受她。
同时,小何给自己列出了规划安排,继续学习舞蹈和文化知识。监狱巡演的成功让小何懂得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小何说,以前她总有一种侥幸心理,觉得不努力,只要运气好,一样可以成功,但她现在明白了,人不能只靠运气,通过努力,即使不能成功,也能收获很多东西,很多运气所不能带来的东西。
“阿姨,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在这次开的运动会中,我跳远拿了第一名。”看到小何的进步,法官们也深感欣慰。于是回信告诉她,学习确非易事,但是学习经历告诉人们,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难度越高的考试,通过后的喜悦也会加倍。所以,需要更加努力,这样才会在出狱后更快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
半年多来,小何一封又一封的来信,从最初坚定信念、按照契约、履行承诺,到现在主动积极地去看书、学习、充实自己,从中法官们看出她的努力与点滴间的进步。虽然,有时候小何也会出现小孩般的畏难心理或有所懈怠,但每当这时,法官们便及时回信,鼓励她、督促她,给她继续向前的勇气与动力。“决不放弃”已成为小何与法官们之间不言的默契。
回访:收获新的人生
日前,法官与小何约定第六次见面。在前往接待室的路上,法官向带路的监狱民警打听小何近况。一提到小何,没想到监狱民警会对她满口称赞。监狱民警微告诉法官,小何最近表现非常好,参加活动也很积极,还在准备自学考。跟以前比,像换了个人似的。
接待室门敞开着,小何与陪同她的监狱民警都已在里面就坐。这还是第一次见面的那个房间,而此刻在众人眼前的小何却似脱胎换骨,脸上散发出一种自信和坚定。
看到法官们踏进门口,小何开心地主动打起招呼:“阿姨,你们来了。”
这次法官给小何带来了一摞书籍,其中有小何多次在信中提到的《季羡林谈人生》,这让小何一脸欣喜。
小何说,每次看完书后,都觉得心里很充实、快乐,就像回到了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光。虽然现在身处一个封闭的空间,但通过看书,让她领略到了大千世界的精彩和人生的趣味。
正当法官们为小何的感悟开心时,小何又带来一个好消息,“管教民警告诉我,我有机会获得减刑了,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多谢阿姨,让我明晰了努力的方向,还不断鼓励我、督促我,不然我就像只无头苍蝇,只会到处乱转。”
法官们告诉小何,真正帮她的是自己,法官也只是根据小何的想法,帮忙捋清了思路。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小何可以像现在这样,不断前行。
据悉,目前小何已被裁定减刑一年。
摘自:2014—1—10 《上海法治报》
作者:王列宾 郁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