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接力 六年追款六千余万元

发布时间: 2017年06月23日
    开栏的话: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部署和承诺,努力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在此背景下,各地各级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为此,本版特开辟“我与执行”栏目,主要讲述执行中的故事、执行法官的智慧与艰辛。欢迎赐稿。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对已查封的黄某其他财产进行拍卖,对一些不配合的被执行人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预计受偿率会大幅提升。”近日我见到了执行法官张华松,问起了他们曾执行的那件案子,他这样告诉我。谈到的这起案件是一起集资金额1.7亿,被害人员达700余人的集资诈骗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多名执行法官通过长达六年的执行接力,目前,已追回赃款6000余万,并已全部发还被害人。
    事情要回溯到2010年12月23日,这一天,黄某因集资诈骗罪被上海一中院判处无期徒刑,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随后,执行工作拉开帷幕……
 
    六赴外埠县政府沟通
    “判决刚下来那会儿,被害人每月都有几十人来法院问执行情况,我这个执行局长没被少投诉,但他们的心情我很理解,大部分人是老年人,养老钱被骗了哪有不心急的?” 奚强华是时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谈及这起时间跨度长达六年的集资诈骗案的钱款追回工作,他感慨不已。由于此案被害人人数多,被骗款项大且去向不明,对于执行工作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执行中法官发现,安徽省某县有一地块属于黄某,其前期已经投入600余万元,执行局立即对该地块进行了查封。可没过多久,当地县政府则以该地块超过两年没有开发为由,将其强制收回后转卖,但并未补偿黄某的前期投入。
    得知这一情况后,奚强华派人六赴该县与当地政府沟通,希望对方考虑到黄某诈骗他人财物的事实,将钱款如数退还。
    “我们每次过去,对方态度都挺好,但就是不愿意拿钱出来。”奚强华介绍。他根据这一情况判断继续找县一级的党政部门沟通,效果不会很好,遂决定带队赴该县所属的市级政法委,让对方出面协调解决此事。
    该市政法委了解情况后也非常重视,很快就组织双方坐下来商讨退款事宜。可是,县政府的态度仍不见明朗。
    数十年在执行一线“摸爬滚打”的奚强华,此刻显示了执行法官的强大气场,“当时我就明确告诉对方,如果仍坚持不退款,我们将直接从县财政账户中划扣。”这一表态,立即让县政府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很快就将600万元款项全额汇入了法院账户。
 
    八月南下丛林“勘探”
    那段时间里,为能及时查控到黄某的财产,执行法官王胜军星夜兼程,南下海南,北上辽宁,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在一次对黄某的财产摸底时,他发现一块位于海南省五指山市的2000余亩林地的所属公司还欠着黄某2000余万债务,便第一时间南下海南对该林地作了查封,并立即启动评估程序。
    而整个华东地区,对林权有评估资质的仅三家单位。经多次商谈,确定了上海一家资产评估公司为该林地的评估单位。接下来,就是选用何种评估方法的问题。由于该林地以松木为主,每年松油的产量成就了林地的高附加值。为了能详细了解每一株松木的病虫害、松油产出等具体情况,评估公司决定采用林木资产适用收获现值法与松脂资产适用收益现值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这也意味着要对林地进行深入地实地勘测。
    2011年8月的海南五指山,赤日炎炎,林地内更是蝇虫满天。王胜军与公司评估的专家——一位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60来岁老教授,携带着勘测仪器,开启了他们的“丛林之旅”。
    “水带多了太沉,实在渴得不行就抿一口,基本能坚持一天。”王胜军回忆起了那时的情景,由于林地里没有商店、餐馆,吃饭和喝水只能自行解决。为了能帮着老教授拿仪器设备同时又减轻负重,他每天携带的个人物品就是一瓶矿泉水和少许干粮。
    那一周,王胜军白天耐着高温陪老教授勘测林地,查看情况,晚上回住宿处后,还得涂药膏处理被虫蚊叮咬的创口。曾有几次他们还与毒蛇擦肩而过,所幸没有发生“正面交锋”。
    “这一个礼拜下来,你可成名副其实的‘包’青天喽。”当2000余亩林地的勘测工作结束时,看着身旁明显黑了一层的王胜军,老教授略带感激地调侃道。
    评估结果显示,林地价值为2100余万元,这给法院后续在与公司的谈判中增加了不少筹码,直接促使该公司同意履行2000余万还款义务。
 
    以租代售 “盘活”被执行房产
    “岳阳楼”是执行法官对黄某在湖南省岳阳市的一幢商业房产的简称。该房产当时评估值是6000万,属于黄某名下比较优质的资产,如果能拍卖成功,会大大提高受偿率。
    2011年,王胜军曾委托拍卖机构对该幢房产公开拍卖,但因无人竞买,未能拍卖成交。流拍后,按照以往做法应该继续组织竞拍。
    “但是这样做,房产就会不断贬值,最终损害的是700余名被害人的权益。”王胜军说。于是,他结合当地房价上涨趋势、土地价格、类似房产租金年化收益等因素,建议将此房暂时出租,以租金来缓解被害人损失,待时机成熟后再将房产卖出。在执行小组形成共识后,又将这一想法告知了被害人代表,征求他们的意见。
    “王法官,你说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此时的被害人已经清楚法院正全力以赴地为他们挽回损失,对法官表示出了绝对的信任。700余人也没多犹豫,一致同意了王胜军提出的建议,并发动各自的亲朋好友帮助找寻合适的承租单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在法院和被害人的共同努力下,该房产被苏宁电器集团等单位以年租金300万元的价格租下,全部租金收益按比例发还被害人。
 
    兼职“操盘” 为被害人再“赢”千万
    2015年,王胜军调离执行局后,该案的执行“接力棒”交到了执行法官洪卫军手中。
    王胜军在当初调查时了解到2010年黄某所持有的某公司150余万限售流通股涉及国有公司股改,当时因公司业绩亏损股价总价值仅百余万元,并已被公安机关冻结。
    洪卫军接手时,正值3月份,整个大盘处于强势上拉阶段,过早抛售的话意味着放弃了后面的涨幅机会,对被害人来说未尝不是一次损失。他遂决定再等等。
    转眼到了6月份,此时的大盘已经站上5000点高位,很多媒体和专家仍乐观预测大盘会继续上涨,似乎全社会都沉浸在“买支股就能挣钱”的虚幻氛围中,很少有人意识到危机已经悄然抵近。
    而作为兼职 “操盘手”的洪卫军,根据自己多年执行中积累的证券业务知识,在这三个月里心中紧绷的弦一刻也不敢松懈。当大盘站上5000点高位时,他首先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对“大跳水”的隐忧。几经斟酌,他向被害人提出变现建议,并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就这样,在“大跳水”来临之前,这150余万股股票以总价1800余万元,高出查封时近20倍的价格成功高位抛售。
    “这次卖股票获得的收益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原先预计能拍个600万左右就已经不错了,多亏了洪法官才能拿回这么多钱。”被害人代表周树生对洪卫军连连点赞。
 
    再接再厉 把“不可能”看作“未完成”
    追回的钱款到位后,上海一中院紧锣密鼓地启动了款项发还工作。其实,700余名被害人的身份确认工作也不轻松,需要将身份信息与银行账号、判决书内容逐一核实。
    “光被害人的卷宗就是三大本,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我们花了一个月时间,电话确认、制作表格、三遍以上的信息校对,有些老年人提供的是信用卡或存折,又得反复和他们解释更改成借记卡。”最后一任执行法官张华松还表示,六年多时间里有些年纪大的老人已经过世,对他们的信息核对、代领人身份确认等工作成为了钱款发放工作中的一个棘手问题。为了让他们的继承人能尽快拿到钱,他专门到这些过世老人的家中、居委会、开户银行了解核实情况,调查确认无误后才登记入册。
    2016年8月2日,被害人代表周树生和徐璋凤来到上海一中院,向执行法官张华松赠上了书有“和谐社会 情系于民”八个大字的锦旗。“我们都70多岁了,感谢法院帮我们追回了这些养老钱!”他们连声道谢。
    据了解,集资诈骗案的钱款追回工作是执行中的一大难题,通常被害人的受偿率在15%左右,大部分的钱财因各种原因难以追回。目前,该案钱款发放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受偿率达到40%。
  23份笔录、16份裁定书、14个代管款发放审批表、28张公告通知、10份书函批复……案卷中厚厚的材料见证了法官们付出的辛劳。
 
  摘自:2017-6-23《人民法院报》
  作者:刘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