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十九大代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习近平提出,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凡是进入法官、检察官员额的,要在司法一线办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对于习总书记的指示,周欣是这样理解的——
“作为一名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入额的法官,在深感幸运与光荣的同时,我更从总书记的这句话里深切感受到了那份源自于维护公平正义神圣使命的厚重责任。法官要在思想上牢记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责任,胸怀大局,使案件处理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佳结合。”
“法官要把‘责任’二字深深镌刻在心中,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当工作与生命联系在一起,会是怎样一种感受?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有一位叫周欣的女法官,工作就是和各类大案、要案打交道,而这些大案、要案的被告人常常会面临无期甚至死刑的量刑判决。
为了手中慎重落下的那记法槌,周欣心中总是充满着敬畏与谨慎。在担任法官的18年间,她创造了无一错案的成绩。而女法官的柔情,也令她对每一起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都力求做到:让被害人家属在感受法律公正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人性温暖。
茶水间里5遍校读
“免检产品”,是市高院刑事条线的审判人员对周欣所办大案要案的评价。
为什么这么说?曾担任周欣直接领导十余载的市一中院刑一庭庭长张志杰向记者道起了个中缘由。1999年,当周欣刚进入刑一庭时,时任副庭长的张志杰并不乐意,因为他觉得办理刑事案件,男生在体力和精力上都占优势。没想到的是,周欣刚担任法官没多久,就受理了一起震惊上海的恶性暴力犯罪案件。周欣白天做卷宗笔记,晚上逐条罗列需再次查证的问题。面对凶神恶煞般的被告人,始终镇定自若。
几番实战后,张志杰对周欣刮目相看。
“周欣不但对事实证据的把关极其严格,对法律文书的撰写校对也是如此。”张志杰告诉记者,凡是她经手过的文书,都被视作新法官教学的模范文书。每每法律文书成文后,为了不影响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她总要到茶水间读上5遍。
对待工作的认真是周欣的特点,而作为女法官,她又常常饱含温情。中院一审的重大暴力犯罪案件,被害人家属通常情绪特别激动,因此,此类案件的调解工作被视作棘手活儿。可周欣经常主动担下,“想一想他们失去亲人的悲痛,要让他们通过我们的工作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
锱铢必较细节问题
差不多、应该、大概、好像……类似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语在周欣这里完全行不通,她办案要的就是“实实在在”。
曾经,周欣审理过一起瓜农为防偷窃拉电网致人触电身亡的案件。当时,表面证据链已经形成,瓜农徐立(化名)也对拉电网的事实供认不讳。不过,徐立当庭所作“架电网时曾安装过漏电保护器”的辩解却引起了周欣的注意。
是否安装过漏电保护器将影响到对徐立主观方面的判断,量刑也会大不同。于是,周欣要求公安机关再行勘查现场,但此时的现场早已转租他人。心中的疑问不查明白不行,周欣找到当地村委会,打听到徐立确实来咨询过安装漏电保护器的事宜,还请居委帮助推荐了电工。在公安机关配合下,调阅出全部现场勘查照片逐一查看,最终发现一张照片中确有漏电保护器的影像。至此,结合其他证据,合议庭认为徐立的辩解属实,作出了徐立系过失犯罪的公正判决。
架好沟通群众的桥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欣除了专注法官的本职工作外,还十分主动地联系社区与群众,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
2016年1月,周欣荣获“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为充分发挥她的模范引领作用,市一中院成立了“周欣法官工作室”。
周欣与工作室同事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组织了各类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公众开放日活动。
“当选十九大代表后,我要更加积极地去联系基层群众、回应群众需求,和人民群众一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周欣如此表示。
摘自:2017-10-6《新闻晨报》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