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宣讲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在浦东新区东明街道,十九大代表、上海一中院刑二庭副庭长周欣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当天上午,她和同事们来到该街道为群众们宣传宪法、提供法律咨询,而这仅仅是她近期工作中的一小站。从北京参加完十九大后的近两个月时间里,周欣已累计进行了近30场宣讲,为了精准传达十九大精神,每一次她都反复修改宣讲稿。她说,作为党代表,向广大党员群众宣讲好十九大精神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宣讲过程中,她对十九大精神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回沪后马不停蹄宣讲近30场
对于回沪后的宣讲经历,周欣用“紧锣密鼓”四个字来形容。“回上海是10月26日下午,27日就在所在的上海一中院为全院干警作了宣讲,紧接着又忙着去上海高院、市委党校、天山路街道、华东政法大学等处作了宣讲。”作为亲临十九大会场的党代表,近两个月来,她总共进行了近30场宣讲,而且宣讲的时间大多在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之后已经约定的还有4场宣讲,约了但还没定时间的还有好多场。”
虽然频繁宣讲,但周欣始终没有放下司法审判的本职工作,当然,这也意味着她只能牺牲休息时间来准备宣讲的内容。周欣说,这段时间自己每天晚上都要在办公室待到10点以后,有时是准备第二天的宣讲,有时为了完成当天的审判工作。“确实会累一些,但我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都特别支持、关心我。我也乐在其中。”
面对不同听众宣讲侧重点也不一样
熟悉周欣的人都知道,周欣的宣讲从来不照本宣科,每一次宣讲前她都会提前改稿,针对不同听众调整宣讲的侧重点。“虽然作为法院代表宣讲离不开法治主题,但听众不同,宣讲的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周欣举例说,对于法院系统干警进行宣讲,自己会更多地聚焦司法审判工作本职,解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司法责任制、更好地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内容。对于广大基层社区的党员群众,她会更多地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基层党建、基层自治等方面的内容展开,并且就人民法院如何与社会基层组织协同合作,共同致力提高全社会法治信仰等方面进行宣讲。再比如对于在校的青年学生,她则会按照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人的希望,结合自己的成长之路,在宣讲十九大精神的同时,增加与青年人共勉的具体内容。
对于周欣的做法,有人感到不解,比如都是去街道宣讲,天山路街道、虹桥路街道、半淞园路街道……这些不是可以用一篇讲稿吗?但周欣说:“即便都是街道,但不同的听众在宣讲后的互动环节,都会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所以宣讲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
除了宣讲前充分准备,宣讲后周欣也会及时总结完善宣讲内容。一次她讲到“要以良好的工作心态提升工作状态,才能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会后听众中有一家单位的支部书记,专门上台就这句话和她进行了交流。“她说这句话说到她心坎里了,对开展青年工作特别有启发。”而这次交流也启发了周欣,在下一次宣讲中,她将这句话进行了扩充,将自己的个人体验融入其中,激励更多的青年人把青春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将带头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好
为何愿意接受这么多次宣讲的邀约?周欣的想法很简单:“作为党代表,向广大党员群众宣讲好、传达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是我的使命与责任。同时,作为法院代表,我也想通过对十九大精神的宣讲,进一步传播法治理念,让大家都积极投身到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去。”
让她感动的是,每一次宣讲,在互动提问环节,听众都会积极提问,有时甚至会抢起话筒。宣讲结束后,她身边也总是围满了意犹未尽的听众,有的还会要求紧接着再进行一次小范围的座谈交流。
让周欣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一名90多岁的老干部坐着轮椅专程来听,还非常认真地记了好多笔记。而在前往半淞园路街道宣讲时,也有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坐在第一排,在互动环节和大家“抢话筒”提问。此外,周欣还提到,宣讲过程中给她的另一大感受就是,广大党员纷纷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作、学习与生活等各方面敢于亮身份、乐于亮身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周欣说,宣讲工作和审判工作有很大不同,法庭上她是严谨理性的居中裁判者。而在宣讲中,她是满怀激情的传达者。如今,通过一场场宣讲,周欣自己也对十九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对我来说,作为一名党代表,不仅要带头学习好、宣讲好十九大精神,更重要地是要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落实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与大家一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与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自:2017-12-19《青年报》
作者:钟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