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开网课,传票上也有“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14日
  一桩关系错综复杂的竞业限制纠纷上诉案,却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向双方当事人公开类案裁判要点后,以撤回上诉、成功化解矛盾告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上海一中院,法官们纷纷化身“网课老师”,为辖区基层法院拍摄了十余部类案裁判方法“微课程”,以加强审判高地建设,致力于两级法院审判质量整体提升。
  两年来,上海一中院致力于对类案裁判方法进行归纳和提炼,探索提升审判质量、促进适法统一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今年以来,在该院1.2万余件收案中,已有近4成有类案报告推送,更应运而生了31万字的《类案裁判方法精要》一书。同时,上海一中院的案件当事人还能在传票、立案通知书、微信公众号上,查阅到相应类案裁判报告,便于他们形成合理的诉讼预期,制订最科学的诉讼计划,以此提升对司法裁判的信服度。
  法院公布裁判要点后,上诉人服判息诉
  2018年6月4日,高正(化名)入职净婷公司(化名)从事面膜销售工作,双方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一份,约定高正不得以自己或他人名义经营与净婷公司业务相同、类似的事业;不得为与净婷公司业务相同或类似的公司提供劳动或在前述公司担任职务;如高正不履行该协议约定的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向净婷公司支付违约金50万元。
  2018年10月8日,高正的兄长设立了皙白公司(化名),从事面膜生产经营业务。2018年11月11日净婷公司发现,皙白公司给颜美公司(化名)的送货单上显示联系人为高正,而颜美公司同时也是净婷公司的客户,负责联系的销售员同为高正。
  于是,净婷公司以高正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为由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并申请劳动仲裁,要求高正支付违反竞业限制义务违约金50万元。仲裁支持了净婷公司该项请求。高正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高正在职期间存在竞业行为,但约定责任畸高,酌情将违约金调整为10万元。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上海一中院。
  净婷公司二审主张:2018年10月以来,高正负责的颜美公司业务销售额直线下降。一审调整违约金数额不当,应当按照竞业限制协议的约定赔偿公司50万元。
  高正则主张:自己不属于竞业限制协议适格主体,皙白公司是自己兄长而非自己本人经营的企业,送货单所记载的业务联系人高正只是误写。另外,净婷公司也并未产生实际损失,自己不应支付违约金,即便判决支付,一审认定的金额也过高。
  二审庭审前,考虑到针对该类案件,上海一中院曾发布《竞业限制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合议庭仔细阅看卷宗材料后,结合该类案裁判方法的相关总结,详细向双方释明了案件的争议焦点、各自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和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并指引双方代理人阅看该院微信公众号上刊登的类案裁判要点。
  最终,双方经过审慎评估,均表示服判息诉,并当庭撤回上诉。双方代理人一致称赞道:“上海一中院刊发的各类案件裁判方法总结,便利了诉讼代理活动,提供了诉讼指引,加强了职业共识。”
  扫码传票先“预习”
  “据我们所知,一些律所此前会自行制作大数据,对法院的类案裁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其开展诉讼代理工作。”上海一中院民事庭审判长叶佳披露,这是在过往“信息不对等”情况下,律师们采取的一种尝试。“如今,我们秉持公开公正、司法为民的理念,主动公开类案裁判报告,就是以‘心证公开’的方式,将我们更权威的法律适用标准和类案裁判方法告知当事人,便于他们更科学、高效地制定更符合自身利益的诉讼策略,也进一步加强我们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设。”
  2年前,上海一中院开始通过对类案在审理中的审判经验和裁判方法进行归纳和提炼,探索提升审判质量、促进适法统一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截至目前,该院已刊发36期类案报告,并围绕类案的推广与运用开展一系列工作。如近期,该院汇编出版了《类案裁判方法精要》(第一辑)。这本31万余字略显厚重的书籍,囊括上海一中院已发布的32篇类案报告。上海一中院表示,这凝聚了经该院实践检验的最优秀的审判经验智慧,是该院审判质量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上海一中院还不断探索实现对类案裁判经验的多平台展示、多维度推送、多渠道检索。除通过官微、官网定期推广、出版书籍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推送外,该院还通过在传票、案件受理通知书等材料上打印类案二维码,实现类案报告对当事人的推送。当事人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打开与个案相关的类案报告,也可通过菜单浏览、检索全部类案报告,以引导当事人形成合理的诉讼预期和良好的诉讼心态,提升当事人对司法裁判的信服度。
  今年以来,上海一中院共收案1万余件,其中4800件案件已有类案报告推送,占比达39.8%。该院规划在三年内,对100类案件进行提炼总结,实现各业务庭主要案件类型的全覆盖。
  法官全程脱稿录制类案裁判“网课”
  “对涉及正当防卫案件的认定,不能因反击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行为人具有躲避不法侵害的其他选择,就直接否认反击行为的防卫性质。在数人共同防卫时,应当从防卫方式、强度、后果等方面,甄别每个行为人的责任……”在近日上海一中院刑庭通过网络在线方式召开的刑事条线辖区指导片会上,刑庭副庭长蒋红玮讲解道。
  今年,上海一中院进一步确立了“建设审判高地”的工作目标。作为中级法院,该院不仅注重本院审判质量建设,同时把加强辖区审判业务指导与交流纳入了今年的重点工作,致力于两级法院审判质量的整体提升。
  据该院黄祥青院长介绍,上海一中院将“类案裁判方法总结”等工作与辖区业务指导有机结合,依托辖区片会、研讨会及辖区业务交流平台即“两会一平台”,借助系列微课程、云课堂等形式,形成传统纸质媒介与视频新媒体互补的产品格局,在时间轴上实现日常即时性沟通到周期性研讨全覆盖,在内容上兼顾案例讨论、类案总结及专题主旨研讨,确保研讨成果惠及辖区法院全体法官。
  “微课程是我院在新形势下务实推进审判质量的创新举措之一,有效解决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不能聚集带来的集中学习难题,满足了网络化自主学习以及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要。”据该院汤黎明副院长介绍,微课程摄制工作由“全国审判业务专家”、该院黄祥青院长带头参与,主讲嘉宾从院庭长、领军人才培养对象等中确定,每一部微课程都经过层层质量审核把关,致力打造精品微课程。
  “我们有的法官在刚接触‘网课’录制时,面对特写镜头,有的连手都紧张得不知该往哪里放”,汤黎明副院长披露道。但调整好状态后,过硬的知识储备让法官们无一不能做到全程脱稿、落落大方地完成“网课”录制。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一中院摄制的系列微课程主题围绕司法实践中常见法律适用问题和类案裁判方法,涵盖刑事、民事、商事、行政等审判领域,内容务实、实践指导性强。截至目前,已制作13部法律适用微课程、5部类案裁判方法微课程。
  提升裁判能力,打造更多司法精品
  “审判质量建设并不是一项新课题,之所以对这一内容不断发力,因为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黄祥青院长指出。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公众对公正裁判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持续变化的新形势不断给司法裁判提出新挑战。“近年来新法新规较多,社会经济活动亦日趋多样,如《民法典》颁布、涉众型刑事案件多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纠纷新类型、新技术运用等,都给司法审判带来新挑战,亟需法官持续提升司法能力,进而确保审判质量。”黄祥青说。
  在谈及审判质量建设下一步工作规划时,黄祥青表示,上海一中院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和方法,拓展学习研讨、经验交流的形式、参与范围和覆盖面等,助力新形势下两级法院审判质量的整体提升;坚持务实的观念和作风,审判质量建设各项工作贴近审判一线,于细微处下功夫,群策群力,不舍寸功,并将审判质量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整体提升法官裁判能力,打造更多司法精品。
  摘自:2020-7-14《上海法治报》
  记者: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