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法如何统一,片会上的“头脑风暴”告诉你

发布时间: 2022年09月19日
2021年5月18日刊发于《人民法院报》第8版

2021年5月18日刊发于《人民法院报》第8版

 

在两审终审的制度框架下,如何画好中级、基层法院审判质量体系建设的同心圆?针对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如何做到两级法院的适法统一?这是一道难题,也是人民法院必须持之以恒解决好的命题。为此,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直在探索。

 

1+7>8:协同发力 提质增效

办公室内,法官助理司小函正在仔细校对最新一期辖区片会资料,这是上海一中院辖区2021年民事审判业务条线的第一次片会,上海一中院7家辖区法院分管民事审判工作的院庭领导、民事审判业务骨干等都将参加。

这样的片会,司小函已经参与了3次。有内容、有深度、有实效,这是她对片会的最深印象。

据了解,2020年初,上海一中院将“建设审判高地”作为工作目标之一,并首次将加强辖区审判业务指导与交流纳入院重点工作,将推进审判质量建设由该院内部机制规范转变为辐射至辖区法院的质量共同体建设。

“中级法院同基层法院分别承担一、二审审理职能,在两审终审的制度框架下,中级、基层法院在审判质量建设方面是一个共同体,只有共同发力、协同配合,才能实现审判质量整体向优发展,实现1+7>8的效果。”上海一中院院长黄祥青指出。

如何强化两级法院的适法统一?上海一中院下足了功夫,并给出一条参考路径——依托“两会一平台”即辖区片会、审判前沿问题研讨会与辖区业务交流平台,并借助微课程、类案裁判方法总结等,密切两级法院交流互动,精准回应辖区法院业务需求,助推辖区审判质效提升。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上海一中院制定《关于加强辖区审判业务指导与交流的实施细则》,细化辖区指导工作安排、重点内容及成果转化等要求。明确片会须着重围绕共性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交流,包括类案裁判方法、新类型及疑难案件研讨、新法理解与适用等,并由院党组会逐项审议、把关片会内容、时长、发言人、参会人员范围,以及会议效果延伸应用等事项,务求质量与效果。

民事审判庭的这次片会,又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司小函很是期待。

 

片会实录:求真务实 十分有料

上海一中院11楼信息管理中心内,民事审判业务指导与交流片会如期召开。片会包括审判经验交流、案件质量讲评、审判业务答疑、微课程解读等阶段,严密契合实施细则要求。

“因生效法律文书债权转让而申请变更受让人为申请执行人案件的审查”“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违约金自由裁量权的适度统一”“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是否存在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之行为的认定”,这些审判难题要怎么破?片会上,3家辖区法院依次分享独门秘籍,交流实务经验,在碰撞中凝结智慧的共鸣。

案件质量讲评板块,上海一中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叶兰、王茜分别就二审审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予以讲评,提示审判思路,传授法律方法。

审判业务答疑环节,资深审判长们结合前期专家法官会议研讨成果以及自己多年审判经验,就辖区法院提出的十余个疑难问题给出方案。其间,严格区分个案、个性与类案、共性问题,重在指导类案、共性问题的适法统一。

相较于中级法院,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类型更加丰富,遇到的问题也更多。上海一中院为此创新动态交流模式,在日常与辖区法院的沟通中,即时解决简单问题;同时各辖区法院专人负责收集、整理适法疑难问题,汇总上报至上海一中院各业务条线“联络员”处,再分发至相应类型合议庭讨论形成初步意见,最后经专家法官会议讨论形成较为成熟的倾向性意见,反馈至辖区法院,并在半年一次的辖区片会上有针对性地集中答疑。

如果错过片会,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会议均全程录音录像,精心剪辑后置于法院内网,供反复学习。经研讨形成的法律适用倾向性意见,也整理成会议纪要,并以“一中辖区业务交流平台”为载体,进行成果共享及答疑互动,确保研讨成果惠及辖区法院全体法官。

 

2.0时代:做实做细 凝聚共识

据悉,2020年至今,上海一中院已召开19场辖区片会、9场新法学习会、4场审判前沿问题研讨会,覆盖立审执各业务条线。

这项机制运行至今效果如何,看看辖区法院怎么说。

“一中院通过分享系统化、集成式、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精准有力地指导、促进了辖区法院适法统一。”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米振荣对这项机制非常认可。

“对于我们辖区法院审判质量的提升、法官业务能力的精进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与借鉴作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院长曹洁认为。

“辖区片会对案件改发情况的梳理总结,以及业务难点痛点的提炼解答,为我们适法裁判的统一提供了有力支持。”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审判长徐颢深有感触。“我和同事都发现案件的改发率较之前已开始有所降低。”

黄祥青指出,2021年,该院将进一步做实做细这项机制,加速进入辖区业务指导2.0时代:

在业务指导方面,明确要求以个案折射类案,注重裁判理念和方法论的提炼总结。脱离模板化讲评,务求实效,纠偏错误审判思路、弥补业务知识盲区,整体提升审判质效。

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业务指导相结合,搭建平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加强两级法院联动,适时让辖区法院优秀法官及法官助理担当主角,发挥头雁效应,让整个审判队伍活力充分涌流。

在成果共享方面,明确会议纪要需务实、有针对性,给出的倾向性意见需通过专家法官会议等形式,达成裁判共识后刊发。进一步推广类案裁判方法和微课程,使相关研究成果惠及更多法官。

黄祥青表示,上海一中院将持之以恒地加强两级法院审判质量和审判能力建设,不断进行高水平的业务研讨与成果输出,更加精准服务辖区法院业务需求,形成更加完备的业务指导与交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