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剑,男,汉族,1974年9月出生,湖南岳阳人,中共党员,博士学历,1999年7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我院审委会委员、刑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
余剑从事刑事审判工作22年,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忠诚履职,啃难案、挑大梁,抓规范、重党建,不断推动刑事审判工作取得新突破。因工作突出,先后荣立法院系统一等功、二等功,并获评“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邹碧华式的好法官、好干部”。在他的带领下,近三年,刑庭荣立法院系统集体一等功、二等功,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知刑党建‘引领青年成才,夯基赋能促审判’”项目获评第二届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在建党百年之际刑庭党支部获评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勇于担当,带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余剑长期在审判一线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在工作中履职尽责、勤勉务实,始终保持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子的激情和热情。22年来,他主审重大疑难复杂案件400余件,审理过涉社保资金系列案件、6•28浦北路黄某某杀害小学生案、宝马司机拖拽交警致死案、全市首例判处外国人死刑的重大走私毒品案、全国首例外国人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等骨头案、钉子案。他所审理的案件先后入选“人民法院年度十大刑事案件”“上海法院十大典型案例”“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有13件案件入选上海法院“优秀裁判文书”“示范庭审”和“精品案例”等。
余剑带领刑庭依法稳妥审理明天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背信运用受托财产、违法运用资金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孙波受贿案,“快鹿系”“证大系”等集资诈骗系列案,全国首例操纵期货市场犯罪案件,全国首例涉“港股通”证券犯罪案件等大案要案和新类型案件。近年来特大规模涉众型集资诈骗案件(造成损失10亿以上)频发,涉及被害人达几百万人,涉案资金上千亿元,直接关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余剑带领刑庭积极构建涉众案件专项审理机制,通过预案先行、依法审理、社会面管控、审执衔接等工作的协调统一,推动特大规模涉众型非法集资案件妥善审结,最大限度保护受害群众合法权益。
敢于创新,善于以改革精神破解审判难题
余剑始终坚以改革思维破解实践难题。疫情防控期间,看守所实施全封闭管理,刑事案件的审理基本停滞,余剑率先联合检察院、看守所等机构,积极探索以网络方式审理刑事案件,搭建多方连线的“云法庭”,确保防疫、审判两不误。及时总结在线庭审经验,制定《刑事案件在线庭审操作规程》,明确在线庭审适用范围、工作流程及常见问题处理方案等,推动刑事案件在线庭审的规范化。2020年以来,我院刑庭在线庭审数量达1868件,在全市名列前茅。
余剑围绕庭审实质化深入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七人合议庭机制、拒不认罪案件相对独立量刑程序、涉外刑事案件庭审微博直播等。在一起涉毒数量高达4000余克的重大毒品案件中,率先推进“关键证人屏蔽作证机制”,侦查人员可不在法庭现场作证,在专门房间,通过变音、连线法庭的方式接受作证。这些改革探索均取得良好成效,并被《刑事诉讼法》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吸纳。
勤于思考,注重提升司法裁判的理论品质
余剑始终坚持研判结合,多年笔耕不辍,坚持在司法前沿探索研究。作为上海一中院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他主编和参编《刑事审判方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精要》《公报案例精析》等著作,在《法学》《青少年犯罪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他主持和执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调研课题、最高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等省部级及其他课题10余项,4项课题获优秀等次、2项课题公开出版。撰写论文先后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最高法院羊城杯司法改革论坛二等奖、长三角禁毒论坛二等奖、中国法学会三项重点工作征文三等奖等荣誉。
余剑注重成果转化和对外交流,先后参加起草最高法院关于刑事诉讼法适用和刑法禁止令适用等司法解释草案,参与制订《上海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意见》《上海法院毒品犯罪量刑指南》《上海法院规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他先后被推荐参加中日经济刑法研讨会、中澳司法前沿问题研讨会、上海司法前沿论坛等对外交流,与来自中、美、日、英、澳的专家交流,并多次用英文作专题发言。
善于激励,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和青年培养
余剑高度重视队伍建设,针对刑庭青年干警占比高、学历高的人员结构特点,以“知刑合一、德法兼修”为培养目标,组织青年干警成立“知刑社”,精心打造“知刑党建”特色党建品牌,通过“立根铸魂”筑牢政治忠诚、“青蓝接力”传承优良传统、“墩苗淬火”强化责任担当,探索“党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刑事审判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余剑的带领下,“知刑党建”根据工作需要和队伍特点,先后开展医法同心共赴使命、走进科创板、对照党章找差距、薪火相传话庭史、与党代表面对面、PLUS演说会等多项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党建活动,不断夯实青年的政治思想根基。同时,聚焦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打造“知刑研讨”“知刑普法”“知刑服务”等品牌项目,将党建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审判工作的强大动力。经过几年培育,“知刑党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党建经验被《解放日报》《法治日报》《上海基层党建》等平台刊发,“知刑党建”项目获评第二届新时代人民法院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在“知刑党建”的引领下,青年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强化,队伍凝聚力明显增强,在上海抗疫的关键时刻,“知刑党建”支部党员全部“双报到”,并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彰显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