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奇,2012年7月参加法院工作,现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处(信息管理处)信息管理一科科长。曾荣立上海法院个人二等功,获评上海法院审判辅助标兵、上海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称号。
在积极运用现代技术助推法院工作的发展道路上,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坚持探索创新,在电子卷宗单套制改革、全流程网上办案等方面一直走在前列。2012年入院以来,朱奇就奋战在司法技术岗位,他牵头研发多项特色应用软件,把服务审判执行和人民群众作为工作出发点;他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诉讼服务和诉源治理效能,让“枫桥经验”和“能动司法”具象落地;他坚持“让数据说话,向数据要效能”,推动数字法院建设高质量发展。
先行探索,研发系统 聚力服务中心工作
自主创新是永恒的旋律,也是法院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朱奇始终直面困难、发挥所长,牵头研发了一系列面向人民群众、实用好用的特色软件。
2020年,某集资诈骗案执行进入退赔发放阶段。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附近的黄金城道步行街上常有这样的场景:执行局法官们坐在两张桌子前,他们对面排着长长的队伍,都是来领取案款的投资人。这,仅是一起涉及100多名投资人的刑事执行案件案款发放现场。在涉众型刑事财产刑执行案件中,网络平台吸收资金量巨大,投资人少则几千,多至几十万、近百万。逐一线下与他们联系、核验身份并发放案款,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面对全国上万名投资人对司法正义兑现的渴望,朱奇带领技术团队和执行局同仁集思广益,研发了“涉众型案件投资人信息核对平台”,把退赔发放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进行。然而,隔着屏幕,如何能够确认投资人的真实身份?发放案款需要银行账号,万一投资人提供的账号错误导致难以退赔成功,后续是不是还需要当事人跑到法院?朱奇苦思冥想,最终带领团队攻克了开发过程中的两大难题。首先,通过与上海“一网通办”对接,利用其提供的人脸识别技术,解决了投资人身份真实性核验的难题;其次,与银行通力合作,设计并开发农行账号自动校验功能,解决了困扰执行工作多年的发款账号核验难题。
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全市23家法院已全面使用该平台开展涉众型刑事案件信息核对工作,共计上线150余个案件,涉及投资人达130万余人,其中近70万人已完成信息核对,累计发款金额达100多亿元。2023年,朱奇带领技术团队再接再厉,和执行局同仁又开发了“债务人案款自助履行平台”,批量通知、自助查询、一键还款,云平台有力化解了债权清收难题,保障了受损投资人权益,该项目获评“上海法院十大创新工作成果”。
起而行之,勇挑重担 全力做实诉源治理
作为法院审判辅助部门的党员干警,朱奇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用心服务,通过建设巡回审判点和研发“诉源治理在线平台”,将“枫桥经验”和“能动司法”用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的方式落地落实。
2023年11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松江区广富林街道设立的巡回审判点正式揭牌。巡回审判点不仅可以满足法院线下开展审理活动的各项标准与要求,更配备了包括高清互联网庭审系统、同步音字转换声卡在内的一整套线上审理数字化设备。而这些,正是朱奇带领技术团队在短短1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完成的。
巡回审判点还对接“诉源治理在线平台”,朱奇牵头研发这个平台,为松江社区的调解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提供在线指导服务,实现对调解人员的线上培训。平台还为调解人员搭建了诉源治理业务交流论坛,为中基层法院法官指导社区调解工作提供了交流、答疑的沟通渠道。通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抓前端、治未病”推动诉源治理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力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担当善为,建设场景 助力提升审判质效
2023年,上海法院正式启动“数字法院”建设,“应用场景”成为数字法院建设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在应用场景开发过程中,朱奇扮演的是一个“翻译”的角色,发挥的是连接两端的“桥梁纽带”作用。司法技术人员一头连着信息技术,另一头要倾听审判业务人员的需求,将业务需求翻译成技术语言。场景建模的第一步,朱奇带领技术团队通过抽取筛选小样本的案例,提取确认规则,把模型建立起来。初步建模后,进行数据核验。
“拉出来的案件,仔细一看都不是我们想要提示的这类案件,这样抓取精确度太低了。”“我前几个月刚办过这个案由的案件,怎么拉出来的数据里面没有?这个规则有漏洞,是不是条件设置有问题?”一遍遍的验证,一次次反馈,朱奇始终耐心听取法官们提出的问题、优化的建议,与他们逐个沟通问题出现的原因。数不清反反复复改了多少次,加了多少次班,最终让规则越来越细化,模型越来越精确,场景逐渐接近理想的状态。
例如,根据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七部委制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等条件。然而实践中,仍存在部分被禁止从业人员从事网约车服务的情况。为防范潜在风险、促进行业治理,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相关部门进行衔接,组织开发上海法院“网约车司机禁业限制风险预警”场景,交警部门可以在核查网约车司机身份时,同时核查有无暴力犯罪、吸毒或危险驾驶等前科。交警总队有关部门表示,上海法院提供的数据查询服务,对源头治理网约车安全运营、完善交警总队研判中心预警系统有着重要作用。
以上,只是朱奇参与的诸多场景建设中的一个缩影。通过数字改革赋能,实现系统预警、实时跟踪、定时催办、全程留痕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最终达到以数字化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革新的目的。
不同的战场,同样彰显梦想。对于司法技术人员来说,数字法院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平台,每一项创新,都是他们拼搏的舞台。像朱奇这样立足专业、技术过硬的司法技术人员在上海法院还有很多,他们在每一个服务保障的平凡岗位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为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